Monday, February 15, 2010

修清净心

“佛”不是神,“佛”是我们的老师,“菩萨”是我们的学长,是佛早期的学生,我们则是佛现在的学生。所以我们跟菩萨的地位是平等的。


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集成为经典,再加上历代祖师大德们的注疏,合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《大藏经》。它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,这就是为我们“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”,也就是《般若经》上讲的“诸法实相”。

“诸法”是一切法;“实相”就是真相。“宇宙”是我们生活的环境;“人生”就是我们本人。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桩事情跟我们的关系更密切?


佛告诉我们,若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白,在佛法里称为“觉悟”。彻底明了的人,我们称他为“佛”,明了而未能彻底的称他为“菩萨”。“菩萨”是梵语,玄奘大师翻译为“觉有情”,即觉悟的有情众生;而我们则是不觉,是迷惑颠倒的众生。

菩萨是觉悟的众生,可见他们不是神明。所以觉悟就称“佛”,就称“菩萨”;不觉则称为“凡夫”,可见凡圣平等,只是迷悟差别不同而已。佛、菩萨觉悟,众生迷惑;觉悟的人,生活就自在,在生活里,自己做得了主宰;迷惑的人,则被外面环境主宰着,自己不能做主。


佛告诉我们,智慧是每一个人自性里具足的,不是从外面来的。“具足”就是没有欠缺,是圆满的。你的“财富”、“智慧”、“德能”是圆满的,没有一样不圆满,都不是从外来的。外面求的难,不容易!佛法的求不是向外,而是向内。因此佛法称为“内学”、“内明”。佛法要从心性中求,也就是从清净心里求,清净心是真心。


佛法不但重视理论,更重视实行。理明白之后,如果做不到,则是空的,所以佛法重在行门。“行门”就是生活。


性德虽然本来具足,但须靠修德彰显。修德,就是你要会过日子,要会生活。从前人说修行,现在听“修行”两个字,感觉很神秘、很神奇,很不容易体会里面的意思。实际上,修行就是修正一切错误艰苦生活。


我们要懂得修行,修行的标准是“戒、定、慧”三学。“慧”是真实的智慧。持戒用现代的话来讲,就是守法、守规矩。持戒就是守法。我们一定要养成守法、守规矩的精神。除了佛教的戒律之外,生活在这个世界,国家宪法及地方上的法律、规约,乃至于生活习惯、风俗、道德观念,都要遵守,这都在持戒范围当中。人守法,心就清静,所以心安理得,心里安静了就容易修定,因戒生定。“定”就是真心、清净心,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。凡夫的心不清净,就有烦恼,就有妄想。所以说勤修戒定慧,熄灭贪嗔痴。 清净心里没有贪嗔痴。


想想自己常生烦恼,人家常生智慧。差别就是他的心清净,我们的心散乱,无量无边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、烦恼,这是增长六道轮回,我们天天在生轮回心,造轮回业,不是修菩萨道。轮回是苦海无边!觉悟的人,要赶紧从错的地方回来修清净心。


戒定慧,是佛法指导我们修行的总纲领,其他一切法门,都不出戒定慧三个大纲。


学佛的同修都知道佛、法、僧三宝。“佛”代表觉,佛是大觉之人;“法”是经典,代表佛知佛见,正知正见是如来的智慧德能,也就是诸佛如来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、看法;“僧”代表清净,六根清净、一尘不染。三宝是觉、正、净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。


在日常生活中,穿衣、吃饭要觉悟,不能迷;要正知见,不能有邪知见;要保持清净心,心地不能被污染, 所以佛法修的是觉正净。学佛没有别的,就是把真心发掘出来,把妄心舍弃。

妄心是生灭心。妄心是指念头,念头是虚妄的,前念灭了,后念就生,生灭永远没有停止,这是妄心、妄念、妄想。把妄想舍弃,真心就现前。真心是清净心,没有生灭,所以清净心生的是真智慧。


由此可知,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,是从清净心里生的,是从戒定功夫里生的。这是修行。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这事我们自己要用功,老实依教奉行才行。

Tuesday, February 2, 2010

什麼是佛?

佛,是印度話的翻譯。中文的意思是覺者,對宇宙萬有的真相覺悟達到圓滿的通稱。一切眾生,只要徹底放下一切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恢復自性圓滿的智慧德相,都可以稱之為「佛」。所以「佛」是一個通稱,也可以說,是在佛法修學達到圓滿學分的學位名稱。好比世間「博士」的學位。

「佛」不是神仙,佛是人,就像中國人所講的「聖人」。聖人的條件,是對宇宙之間一切人事物都能通達明瞭;換句話說,他是個明白人,樣樣明白,事事明白,不迷惑、不糊塗。如果對一切人事物不明白、不了解,就稱為「凡人」。

每一尊佛都有他的教學範圍,教化時期。在某地區,某個時期的眾生與這尊佛有緣,佛就示現應化到此地來教化眾生。好比學校的校長,主持整個學校的教學工作。而每個學校只有一位校長。正如每個世界只有一尊示現出家成道的佛出世,幫助此時此地的眾生轉惡為善、轉迷為悟、轉凡成聖。

一尊佛的教化範圍,至少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。有些佛的教化範圍廣,可以涵蓋好多個三千大千世界。這是各人在因地修行時所發的誓願不相同。

佛,是圓滿智慧覺悟者。佛經上還有另外九種稱呼:如來、應供、等正覺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世尊等,意義都與「佛」 是相同的。

佛菩薩沒有一定的名號,如釋迦牟尼、觀世音等名號,都是因應這個學區,這個時期的眾生需求而定的。佛出現在此時此地,就以這個名號作為他的教學宗旨,覺悟眾生。

當佛與此時此地眾生法緣盡時,代表他這期的教學工作圓滿,於是示現涅槃,再到其他有緣的世界,示現成佛,繼續教學工作。